作为16年十大年度流行语的“工匠精神”火了,“工匠”不再是重复劳作的老工匠形象,而是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的一种气质与精神。“就是把手中的产品,在用我们的智慧、用技术不断的升华,最后达到极致,变成艺术品。”——比奇漢PM表示。
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格调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
工作就是一种修行,乔布斯曾说:“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,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,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。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,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”。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,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。
截止2016年,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,日本有3146家,为全球最多,德国有837家,荷兰有222家,法国有196家。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,是一种偶然吗?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?我们研究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他们所传承的“工匠精神”,所谓“工匠精神”其核心是: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,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、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、精雕细琢的精神,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。
在这个“商人精神”横行的年代。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。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,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,企业可以生存,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,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。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,而脱离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“工匠精神”。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,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,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。
工匠精神不是口号
工匠之行——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。
工匠精神不是口号,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,心中。长久以来,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、追求和积累,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。
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,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,所以,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,重提工匠精神、重塑工匠精神,是生存、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工匠精神是岁月洗礼后的深沉,是洗去铅华后的厚重,是沉淀已久的情感温度。在这个浮躁的商品经济社会,有多少人能够坚守初心,在自己的世界里精耕细作,耐得住寂寞与失败,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底蕴,散发出历久弥坚的文化内涵。